六偏磷酸钠土壤内的磷循环。磷循环与土壤、矿物、生物、水体中的其他矿物质营养素的循环是相类似的。虽然磷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但它不能以元素形态单独存在。因为元素磷是极为活跃的,当在空气中暴露时,会迅速氧化。在自然界中(如土壤和水),磷是以磷酸盐的稳定形态存在的,其中每一个磷原子的化学形式是由4个氧原子所包围。磷酸盐家族中分子式最简单的是正磷酸盐含有一个磷酸根离子PO43-。在水中,酸性条件下正磷酸盐大多以H2PO4-存在,而在碱性条件下以HPO42-存在。
土壤中的磷循环始于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磷酸盐,再由食草性动物(如马、牛、羊)消化吸收这些植物中的一部分,通过动物粪便和植物本身的腐烂最终返回到土壤中形成有机残质并在土壤中腐化分解。来自土壤的大部分磷酸盐在生物有机体中会被合成为有机化合物。当腐化的植物(比如落叶、树枝、残草等)返回到土壤,植物内的有机磷酸盐会缓慢地分解释放为无机磷酸盐或被合成为更加稳定的有机物形态,成为土壤有机质的一部分。这种无机磷酸盐从有机磷酸盐中分解释放的过程专业上称为“矿化”,是由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引起的。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对微生物活性具有重大影响。当土壤温暖湿润、排水性良好时,矿化过程是最快速的。当然,土壤的磷循环并非是封闭的,磷酸盐会随着土壤的侵蚀而流失到水体中。
因磷酸盐化合物不易溶于水,所以大多数的磷酸盐在自然界中以固体形式存在,但是在土壤水和地表水(河流和湖泊)中通常都含有浓度相对较低的溶解(或可溶)磷。六偏磷酸钠根据不同地区所含矿物类型的不同,水体中通常包含约10 ppb(1ppb为1微克/升)或更多的以正磷酸盐形态存在的溶解磷。此外,水体中还含有有机磷以及附着于沉积物中的磷酸盐小颗粒。水体总磷是指水溶液中各种形态磷的总量,即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总磷中生物可利用磷是指经测算能被湖泊或河流内存在的有机体(如藻类)吸收利用的磷,通常用某种化学测试方法测量溶解态磷和颗粒态磷后据此来测算生物可利用磷的总量。生物可利用磷是用来衡量水质的一项直接相关指标。